2014年3月13日 星期四
女武神的飛行--現代啓示錄
一部電影能有些場景畫面,讓人津津樂道,讓人不時回想,那就是經典。美國名導演柯波拉1979年的名作《現代啟示錄(Apocalypse Now)》中,就以駐守越南的美國空中騎兵師,跨海攻擊越南村莊的場景,最讓人震驚。 視覺關鍵在於於以強凌弱的屠殺,聽覺關鍵在於華格納的「女武神的騎行」。 《現代啟示錄》是一部越戰電影,卻也是一部反戰電影,柯波拉以戰爭電影的旗號爭取到鉅額拍片預算,也以「反戰」筆法書寫了被戰爭扭曲變質的人性。
這場戲是影星勞勃.杜瓦(Robert Duvall)飾演的空中騎兵師比爾中校,率領他的直昇機部隊,一方面護送男主角沿著湄公河前進北越,找尋失蹤的美軍上校,另一方面則是執行掃蕩北越村莊和游擊隊基地的例行任務。 這場戲所以成為經典的關鍵特色有二,首先,空中騎兵師的座騎不再是馬,而是直昇機,既有空中攻擊的俯瞰視野,亦有強弩催杇的全知視野,更有無力抗爭的仰角鏡頭,空中陸地的火網來去,震撼人心。
其次,以往的騎兵聽著號兵號角行進,但比爾卻在直昇機上裝了擴大器與喇叭,直接用現代科技打造的音樂效果來創造攻擊氣勢。而且比爾選擇的音樂竟然是華格納的「女武神的騎行」,節節攀高,氣勢輝宏的樂音,一方面激勵了作戰美軍的士氣,另一方面則是透過強力的喇叭放聲營造軍威氣勢,那是充滿毀滅力的天神之聲,那也預告了逆我者亡的雄霸氣勢。
曾經何時,華格納成了強凌弱,殺無赦的屠夫幫兇?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引自 藍色電影夢 〈華格納教我們的電影配樂法〉http://4bluestones.biz/mtblog/2013/07/post-2673.html
2014年3月4日 星期二
指環番外:紐約大都會歌劇院「尼貝龍指環」心理測驗
紐約大都會歌劇院在華格納誕生200週年的演出版本官網中,
特別建立了「尼貝龍指環」心理測驗,測試看看你是哪一個劇中人物?
原版心理測驗網址,請點選圖片進入!
以下是測驗內容的中文翻譯(人物實在太多了就不一一把測驗結果翻譯出來囉!不好意思)
1. 星期六晚上最好玩的行程是?
a. 在萊茵河裡無憂無慮的游泳(按:此處沒有特別指裸泳的喔!)b. 一整個晚上都跟你的愛人耗在一起(他可能同時也是你的兄弟.....沒有評斷)
c. 和姊妹們一起飛行環遊世界,撿拾死去英雄的骸骨
d. 鍛造一把劍,再用它來擊碎鐵砧
2. 完成這個句子的後半「人生中最棒的事是......」
a. 真理與正義b. 愛情與浪漫
c. 權力與金錢
d. 復仇
3. 你的「娛樂」理想型是?
a. 長眠在著火的指環中,等待英雄來拯救b. 騎馬(特別注意是會飛的馬!)
c. 屠龍
d. 打獵
4. 你認為你的愛人不再愛你了,你會怎麼做?
a. 和大地之母的領導者們密商b. 和下一個走進房門的陌生人攀談
c. 讓整個世界著火
d. 奪走他/她所有珍貴的財產
5. 哪一個是你想像的世外桃源?
a. 雲端城堡b. 山頂愛之巢
c. 林中茅草屋
d. 地下穴居
2014年3月3日 星期一
關於「華格納革命指環」
華格納革命指環
Der Ring des Nibelungen:A Revolution Unarmed
盛典回歸 激情崛起
河床劇團 x 黑眼睛跨劇團 x EX-亞洲劇團 x 再拒劇團
挑戰歌劇史上最雄心壯志的革命性作品—華格納《尼貝龍指環》,
打破經典\前衛二元論,創造四齣非武裝劇場革命,
穿越華格納,揭開群起喧嘩之幕的「總體劇場極致盛典」。
1. 為什麼選擇華格納《尼貝龍指環》?
19世紀德國歌劇史上備受爭議的人物—華格納—提出「總體藝術Gesamtkunstwerk」概念,讓19、20世紀的藝術創作一片喧囂沸騰。「一種全面涵蓋人類感官系統的藝術經驗」不斷被超越突破,也許華格納從沒想過在他身後的創作者詮釋「總體藝術」,已經超乎他所能想像的境界。
《尼貝龍指環》因一只黃金指環而引爆。在人、神、巨人、侏儒的共存世界裡,「指環」流轉於殺戮、慾望、權力、愛情、控制、背叛、自由意志的操弄之間。華格納將神話故事與社會現實巧妙呼應、寄寓推翻階級之間吃人嗜血的鬥爭、大膽高舉總體藝術的跨域旗幟,這便是《尼貝龍指環》擁有成千上萬瘋狂粉絲以及穿梭數百年仍能不朽的魔力!
2. 和歷史上其他推崇華格納的演出作品有什麼不同?
華格納當時的《尼貝龍指環》是革命性的創舉:改寫歌劇的歷史,開啟19世紀後浪漫主義作曲浪潮;改寫音樂和戲劇的關係,華格納總是一手包辦劇本、作曲等所有的工作。
英雄終結之後,如何找到超越「革命」的重生?
「華格納革命指環」接續著華格納當時的歌劇革命意圖,邀集四個美學風格殊異、創作意識不斷實驗的臺灣劇團,以當代的全新觀點重述這則傳奇,脫離「樂劇」表現形式,調度各種劇場元素改編、翻轉《尼貝龍指環》四部曲,重探華格納「總體藝術」的未竟之志。
![]() |
點此前往購票,228~330早鳥「齊嗝!飛」專案進行中! |
2014年2月27日 星期四
2014年2月17日 星期一
諸神黃昏 Götterdämmerung
諸神黃昏 Götterdämmerung
永夜的眾聲喧嘩
-再說一次,剛剛的話。
-他沒聽見其他烏鴉的警告,惡人的長矛刺入了他的背脊。
-他做了什麼?何以致此?
-毀棄了誓言,背叛了愛情。
-誰?
-就是他,屠龍英雄,他的妻子向惡人暴露了他的缺點。
-他的妻子憎恨他?
-他的丈夫背叛了她。
-憤怒使她決意復仇?
-世界背叛了她。
-她也許還愛著他?
-也許。但他遺忘了她。
-遺忘?
-遺忘,惡人使他遺忘。
-所以我們失去了英雄,失去了美好的結局?
-(沉默)
-天會繼續黑下去嗎?
-(沉默)
-我們要飛往哪裡?
-有陸地的地方。
-去做什麼?
-告訴人類我們的見聞:
惡兆,異相,消失的偌大音場。
惡兆,異相,消失的偌大音場。
-如何述說?
-鼓譟,乃至眾聲喧嘩!
-鼓譟,乃至眾聲喧嘩!
-那是什麼聲音?
-有女人在歌唱。
-有女人在歌唱。
-然後呢?
-火焰將再度升起。
-然後呢?
-火焰將再度升起。
──群鴉
再一次拒絕長大劇團 Against Again Troupe
再拒劇團成立於2002年,以劇場、音樂演出、劇展等各種創作型態推出製作。再拒成員多以劇場編導、設計及跨領域藝術工作者為主,多部環境劇(Site-Specific Theater)、音樂劇場與跨域創作,累積了多元的藝術公共意識,並探索全球化影響下,我們的階級處境、性別、身分認同與生存意識。2007年末推出搖滾音樂劇《沉默的左手》,以高捷泰勞、法國穆斯林移民的抗暴事件切入,反思東南亞新移民在台處境。2010年於台北首演《美國夢工廠》,探討全球文化均質化影響下當代的勞動青年景況,並於2012年入選東京藝術節(F/T)“新銳公募”。同年以無演員的意識流劇場為命題,於台北、澳門兩地推出《接下來,是一些些消亡(包括我自己的)》,為一結合聲音藝術、動態裝置和物件劇場的跨界劇展,該計畫亦參與英國2013世界劇場設計展(World Stage Design)的全球藝術家計畫「FOUR at WSD」。
諸神黃昏 Götterdämmerung
再拒劇團 Against Again Troupe
演出場次——
6/13 Fri. 21:00
6/14 Sat. 16:00 21:00
6/15 Sun.16:00 21:00
演出地點——
華山1914文創園區 四連棟
王詩琪、吳青樺
張亟米、曾彥婷
黃亭瑋、黃思農
黃緣文、劉柏珊
蔣 韜、鄭尹真
舞台監督:張以沁
Blog:http://against-again.blogspot.tw/ FB:再拒劇團 Against Again Troupe
齊格飛 Siegfried
齊格飛 Siegfried
軟弱的反面不是剛強 是無懼
軟弱的反面不是剛強 是無懼
江譚佳彥與齊格飛跨文化對唱
一首極限主義式東方形體歌劇
一首極限主義式東方形體歌劇
少年齊格飛的覺醒 照見眾神失落的無間荒原
沒有英雄的年代 誰是我們的深夜蘇格拉底
無色 無明 無意識 不生 不滅 不異空
從東方航向萬惡人間 穿越阿修羅 共赴一場未竟之業
華格納歌劇《尼貝龍指環》的第三部《齊格飛》,是歷時最久寫就的英雄神話,也是台詞及編曲最繁複,戲劇張力最強的一部。它講述少年齊格飛的成長史,戰勝恐懼屠龍奪回指環的故事。而華格納透過創造齊格飛的誕生與消亡,揭示了眾神終將殞落的悲劇。在印度導演江譚佳彥眼中,齊格飛的青春史宛如一個時代革命與反叛的成年禮,他關注齊格飛成為英雄的心理歷程及人們對「英雄」的定義,如何與東方佛學思想展開辯證,彼此釋義。在這場跨文化改編裡,江譚佳彥將實驗各種東方古典身體文本,如日本能劇、中國太極、印度武術Tang-Ta、印尼傳統舞蹈等,以肉身拆解樂譜,在極簡凝鍊的劇場敘事中,創造風格化的身體景觀,展開東西相遇的史詩之旅。
EX-亞洲劇團 EX-THEATRE ASIA
「EX」的含意源自許多英文字彙的開頭,如:實驗 (experiment) 、交流 (exchange) 、表達 (express) 、探索 (explore)等。「EX」一字,代表能量的激發與轉移,「亞洲」則是豐富的肢體語彙和文本隱喻,EX–亞洲劇團擅長的即是兩者的融合,借用傳統元素、加以轉化變形,從土地文化出發,為當代劇場創造身體符號系統、新的寫意表演。EX–亞洲劇團期待在作品中拋下當代劇場的種種理論,回到傳統劇場的本質。劇場,是一個說故事、提供哲學思考的空間,並且是個綜合藝術的空間。音樂、舞蹈、詩歌等,都曾是劇場裡同等並存相互作用的元素,在此架構中,演員與文本便成了溝通與演繹的最主要媒介,文本傳達辯證的詩意、演員則是意義轉化的容器。如何延續劇場的哲學思辯,並以當代角度去轉化、詮釋傳統表演的身體程式,是EX–亞洲劇團實驗的主要課題。深耕苗栗、放眼國際,參與成員來自亞洲各地,EX–亞洲劇團致力探索多元的劇場語彙、創造新古典表演美學。近年來,多齣製作紛入圍重要獎項、受邀國際藝術節參演,為台灣備受矚目、風格獨具,少數以多語言發展文本詮釋的劇團,為台灣劇場注入亞洲新活血、建立跨文化的交流平台。
齊格飛 Siegfried
EX-亞洲劇團 EX-THEATRE ASIA
演出場次——
6/13 Fri. 19:30
6/14 Sat. 14:30 19:30
6/15 Sun.14:30 19:30
6/14 Sat. 14:30 19:30
6/15 Sun.14:30 19:30
演出地點——
華山1914文創園區 四連棟
Website: http://www.ex-theatreasia.com
FB粉絲頁: EX-亞洲劇團
女武神 Die Walküre
女武神 Die Walküre
為了拯救世界,不惜犯下一切罪過
《女武神》將從三個主題出發:
(1). 婚姻:兩場不幸的婚姻──齊格琳和渾丁,沃坦和佛麗卡。題材雖神話,但情境很像19世紀易卜生的家庭劇。
(2). 政治:現代社會是由重重「契約」所型構,而主角沃坦即是「契約之神」,理當「依法行政」,他自己的計畫,卻經常逾越契約,迂迴前進,酷似當代政治的處境。
(3). 景觀社會:當代資本社會將一切行為與現象「景觀化」,連神話亦無法倖免。後段「睡美人」的懲罰正可凸顯此點。火焰中的美人成為媒體的焦點、觀光的重心,卻無人想呼喚她醒來改變世界。
人物的在地意義不可或缺,例如沃坦的企業家與政治家形象,渾丁的形象則是臺灣的失業父親,而齊格蒙與齊格琳兄妹會含帶當代叛逆青年的印記,九位女武神與父親之間也將反映當代的親子關係。
黑眼睛跨劇團 Dark Eyes Performance Lab
藝術總監為鴻鴻。以戲劇為主體,嘗試各種跨界,開拓表演類型,接軌藝術實驗與大眾趣味。一方面積極引介當代世界劇壇富挑戰性的重要劇作,一方面培植台灣的新生代人才。作品針對當代社會的議題及禁忌,提供省思。如《醜男子》、《跳舞吧!胖女孩》、《維妮》均挑戰表象美的主流價值觀,《黑鳥》是對不倫的重估,《電子城市》反省資本主義全球化所產生的問題,《Taiwan 365─永遠的一天》、《活小孩》記錄當代台灣的在地生活。近作【換屋計畫】則組合《白馬要來的那天》、《自由的幻影》為實驗性的一台兩戲。我們也推出不同主題與形式的系列演出,如《現代劇場大補帖》、《路人開根號》、《九歌3X3》、《胖節2014》等,提供年輕創作者平台。
女武神 Die Walküre
黑眼睛跨劇團 Dark Eyes Performance Lab
演出場次——
6/6 Fri. 21:00
6/7 Sat. 16:00 21:00
6/8 Sun.16:00 21:00
演出地點——
華山1914文創園區 四連棟
導 演:鴻 鴻
執行製作:劉至芸
舞臺設計:蘇匯宇
燈光設計:李建常
音樂設計:周莉婷
造型設計:黃雅筠
動作設計:余彥芳
演 員:徐華謙、朱倩儀、余彥芳、余佩真、高俊耀、許雅雯、
陳雅柔、陳以恩、彭子玲、曾歆雁、廖圓融、賴玟君、鍾琪、蘇志翔
訂閱:
文章 (Atom)